1、材料试验(杨氏模量、泊松比、弹塑性参数)
2、零部件试验(测量位移、应变)
3、断裂力学性能测试
4、成型极限分析
5、疲劳试验(动态应变测量)
桥梁桩基检测一般使用超声波法和低应变较多,通过以上2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桩长,以及桩身完整性信息。
可以参考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》JTG/T F50-2011
《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》(DB35/T 1638-2017)
以及部分地方标准。
两个模式只是在操作习惯上有不同,RSM模式按采集点保存数据,保留每锤原始信号;PIT模式按桩保存数据,保留每个测试点不少于三锤的平均信号。
可能原因:① 立柱顶部是否打磨平整;② 振源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否避开了立柱上的安装孔和焊缝;③ 激振点是否敲击在立柱薄壁的中心上;④ 激振能量不合适(换不同手锤,尝试不同敲击力度进行测试)。
外露长度表示立柱出露于介质表面部分的长度,在实际检测时,可通过卷尺测量得到在传感器安装点(信号接收点)在沿立柱轴线方向上的外露长度。
采样间隔是根据预设柱长及波速计算得来,应满足规范要求时域记录的时间段能测试弹性波在立柱中5个来回的数据。实际测试时,仪器中建议将采样间隔选择自动,在设置不同采样长度时,仪器会自动计算出当前状态下的采样间隔。一般来说,采样间隔越小,采集的信号精度越高。
实际测试时,建议采用端发端收的测试模式,将振源和传感器均安装在立柱顶部,安装时在竖直方向上要避开立柱上的安装孔和焊缝。安装的位置如果存在焊渣、绣渍或镀层等浮渣时,需将其打磨平整后再测试。
Copyright© 2017 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1号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行政楼3-5层